首页 » 市场信息 » 低碳时代,中国水泥的必由之路

低碳时代,中国水泥的必由之路

时间:

    2009,岁末,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低碳经济”成为此次会议的主题。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10,阳春三月,北京,两会。“推广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2010,阳春三月,上海,2010国际水泥周(International cement week 简称ICW2010)。“低碳经济下的水泥工业”成为会议周总主题。

    在一片纷纷扰扰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会议声中,全世界迎来了“低碳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下,中国水泥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又如何在“低碳经济”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从本质上说,低碳经济问题是一个关于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中国,高长明可谓“水泥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第一人”。这位中国水泥协会高级顾问,早在2004年,高长明就提出全世界水泥业发展新方向的“零污染、零消耗、零排放、零消耗”及“减轻社会环境负荷”的“四零一负”新概念,而“四零一负”概念即为“低碳经济”。

    这里面的关键词,就是“节能、减排、降耗和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节能、减排、降耗,就是高能耗的中国水泥制造业努力的目标,降低各生产环节中的电耗煤耗,提高效能、减少粉尘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等等工作,是水泥工业致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从2005年以来,利用水泥窑低温废气的余热来发电得以高速发展,这就是典型的“低碳经济”。

    事实上,“低碳经济”在中国水泥界已经实行多年了。业界倡导多年的循环经济,其内涵就是广义的“低碳经济”。从淘汰落后产能,到余热发电,再到除尘环保,中国水泥行业一步一步走来,而今已经进入低碳时代。曾经冒着黑烟的烟囱、漫天飞舞的粉尘,而今已被一排排漂亮整洁的厂房、清新的空气所代替。

    与从前相比,今天的中国水泥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推广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也成绩斐然,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在“低碳经济”之路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譬如:水泥行业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水泥企业如何抓住政策机遇,乘势而上?节能降耗有哪些新的措施?在当前温室效应日趋明显,气候问题愈发严重,水泥行业排放量已经占到人类活动制造的CO2总量的5%的宏观背景下,水泥行业如何能更多地减排CO2,适应“低碳经济”下的社会要求?余热发电、废弃物处理、原料替代、燃料替代、节能减排等等都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挖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淘汰立窑等落后产能,取得显著成效。据了解,在能耗方面,立窑生产水泥熟料的单位热耗约为950大卡/千克,新型干法窑为780大卡/千克;在排放方面,普通立窑生产线的粉尘排放量为2%,生产1吨水泥,就要排放20千克的粉尘,而新型干法工艺的粉尘排放量仅为0.15千克-0.2千克/吨。因此,落后产能的完全退出,对水泥工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将产生巨大影响。2009年底出台的国务院38号文件中更是明确要求各省必须制定3年内彻底淘汰落后水泥的时间表,落后产能的完全退出已经指日可待。椐统计,中国水泥产业2006年~2008年间共淘汰1.4亿吨落后产能,这是中国推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我国水泥行业也在余热发电、粉磨系统节能改造、粉尘治理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垃圾、城市污泥等方面做着不懈努力。

    数据显示,水泥生产线配套余热发电,一般可以提供生产所需用电的30%左右,产品的综合能耗大幅下降。同时,一条5000t/d生产线配套建设9MW余热发电机组,每年约减排2万多吨的CO2排放,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另外,近年来我国水泥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的使用粉煤灰、脱硫石膏、钢渣等工业废渣来生产水泥,“吃进去的是废弃物,吐出的是高质量的水泥”,中国水泥工业正向资源综合利用迈出新的步伐。目前,北水、海螺、越堡等水泥企业已经在水泥窑处理城市污泥、有毒有害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的水泥行业正在逐渐改变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的社会形象,迈进环保产业。

    放眼全球,在发达国家,水泥工业并不被认为是高污染产业,相反,水泥工业正在扮演着城市净化者的角色。据高长明介绍,在德国,水泥生产在2003年就已经实现了零污染。2005~2009年,世界水泥工业共销纳焚烧了近9000万吨废料,并且由于水泥窑具有煅烧温度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并被认为是实现废弃物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处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