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泥行业:产业转型 大企业集团应率先推进

水泥行业:产业转型 大企业集团应率先推进

时间:

2014年我国水泥产业发展进入换挡期,产业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区间进入中速平稳增长阶段。全年全国水泥产量增长1.8%,增速比上年下降7.8个百分点,是1990年以来水泥产量最低增长率;全年全国通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总体呈下降态势,年末比年初下降7.9%,全年平均比上年下降0.43元,下半年以后持续低位;2014年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0.9%,增速下降7.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4%,跟2013年16.4%的增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进入2015年后,水泥产业发展情况更是出人意料,年初产量增速偏快,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经济效益明显下滑,产业发展下行压力陡然增大。面对产业宏观运行环境的转变,水泥产业结构问题凸显,增量扩能型发展方式已经明显不符合当前水泥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水泥产业面临着来自宏观环境和自身结构的双重压力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对水泥产业带动作用减弱。

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环比持续下降,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2013年下降4.9个百分点,2015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9%,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进一步放缓。水泥产业受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必定会影响水泥市场的需求增长,其对现有水泥产能的消化能力和对水泥产业的拉动作用将会减弱。

第二,环保指标的提升加大了水泥企业的运营成本。

近年来国家对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无疑会大大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但对水泥产业来讲,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运营成本,使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加一重。节能设备的刚性需求和技术升级将会加大企业生产投入,脱硫、脱硝、除尘等减排设备的运行又一次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很多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能力并未达标,环保设备的投入和升级、节能减排的工艺改进仍将继续。

第三,金融环境紧缩加大了水泥企业经营压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投入。

一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2014年,水泥制造业应收账款达750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占到水泥主营业务收入的7.7%,201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13.1,比上年下降0.8次,应收账款的居高不下,加大了企业呆坏账风险;二是产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由于水泥行业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银行等金融系统加大了对水泥企业的融资管控,惜贷、慎贷现象频现,水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企业融资成本加大,2014年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财务费用总额234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利息支出211亿元,占财务费用总额的89.2%,比上年增长7.6%,增幅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从水泥产业发展历程及发展规律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目前的融资困境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对产业转型发展的瓶颈作用日益显现。

第四,水泥产能刚性过剩仍是水泥产业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

国发[2009]38号文出台以来,在政府、行业协会和水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遏制新增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但目前,全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超过19亿吨,水泥生产能力超过34亿吨,总量仍然超过市场容量,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市场供需的不平衡是导致2014年及2015年年初水泥价格持续低位的根本原因,也是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下行的“罪魁祸首”。

第五,产业同质化竞争影响产业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水泥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工艺日趋完善和成熟。截至2014年末,全国新型干法熟料占熟料总产能的比重已超过97%,其中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大型生产线已经占到62.3%,年生产规模500万吨及以上企业集团,大型生产线比重已超过70%,产业规模化的基本完成导致产业实质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但由于产业技术储备不足,行业内难以短时间内突破现有产业技术瓶颈,打破同质化竞争格局,实现差异化竞争。

水泥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大企业集团应率先推进

水泥产业为投资拉动型产业,受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宏观环境的转变加大了水泥产业的下行压力,进一步突出了产业矛盾,水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尤其是大企业集团应该率先消除发展惯性,转变被动发展模式,寻求主动发展方式,突破产业现状,带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大企业集团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具有其必然性,而且目前时机已经成熟。

其一,从水泥生产工艺和水泥产业发展差异化现状分析,企业集团化由于能够实现对资源、能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生产效率远远高于非集团化企业,已经成为产业最优企业组织形态。

其二,大企业集团对水泥熟料及水泥市场已经形成很大的掌控能力,其发展策略的转变对整个产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截至2014年末,40余家年生产规模500万吨及以上水泥企业集团,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比重超过70%,水泥生产能力比重超过50%。在目前水泥产业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大企业集团的经营决策对产业影响至关重要,2015年年初水泥产量增速偏快导致供需失衡,进而影响行业效益下滑的现象,与大企业集团受到裹挟,产能释放力度过大不无关系。因此大企业集团的率先转型对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意义巨大。

其三,大企业集团转型升级具有先天优势。作为商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的上游产业,一方面其对产业链下游产业具有先天的约束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下游产业发展,规范下游产业发展秩序,另一方面,降低了进入下游产业的门槛,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后易形成较强的资源优势和竞争力。

其四,目前企业转型条件已经成熟。首先,商品混凝土产业远未完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行业运行质量较好,产业整合潜力较大;其次,去年财税57号文将混凝土生产企业增值税率统一调整为3%,进一步规范了混凝土市场的竞争环境,为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扫除了税率障碍;再次,目前已经有水泥大企业集团利用大集团优势,业务范围向水泥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混凝土、混凝土骨料、水泥技术装备制造和节能减排等产业链延伸业务收益已经占到企业全部收入的相当比例,且产业利润率良好,因此大企业集团应加快转型步伐,以免失去先机。(周鸿锦 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