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信息 » 湖北散装水泥进入发展新阶段

湖北散装水泥进入发展新阶段

时间:

    5年一个刻度,“十一五”已翻过恢弘画卷。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十一五”期间,我省散装水泥供应量大幅增加,水泥散装率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全省散装水泥年供应量4200.15万吨,是规划目标的162.8%,与2005年相比,翻了3番;水泥散装率46%,比规划目标提高3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49的增长速度。
  预拌混凝土快速发展,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稳步推进。到2010年全省商品混凝土年供应量3627.22万立方米,比2005年翻了5番;普通干混砂浆供应量6万吨,湿拌砂浆供应量7万立方米。
  散装水泥物流设施建设加快,设备综合配套能力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底,全省新增散装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2900万吨,形成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4300万吨,比2005年翻了5番。全省现已拥有散装水泥专用汽车1290辆,专用运输火车344节,专用运输船622艘,专用运输集装箱315只,散装水泥发放库463座,散装水泥储存、中转、接收使用库3967座。

  兴散限袋:创综合效益65亿元

  我省以往使用的水泥包装袋可分为两类:牛皮纸袋和聚酯袋。牛皮纸袋所用原料为优质木材,100万吨袋装水泥约需包装纸0.64万吨,折合优质木材约3.55万立方米,相当于砍伐29.14万株成材树木;聚酯袋的制造则会消耗大量石油资源,1万吨包装袋会消耗掉45吨石油。另外,袋装水泥在现场搅拌过程中,水泥、砂子、石子、粉煤灰等向空气中排放粉尘约0.2公斤/立方米,对空气质量造成破坏。
  使用散装水泥,不再需要包装袋,改用散装水泥专用汽车运输,实行工厂封闭式自动化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和能源,还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不起眼的散装水泥,了不起的“经济大账”。“十一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1.44亿吨。据测算,5年节约包装纸减少优质木材消耗438万立方米,节约资源折算标准煤332万吨,节电10.8亿度,产生综合经济效益65亿元。

  强势推进: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依法兴散,是我省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一条工作主线,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2009年,省人大颁布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明确“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县级以上城市城区应当分步实施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规定。”
  为加强对散装水泥发展工作的管理,省直有关部门及各市、州、直管市和大部分县(市)政府出台了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发展散装水泥的规范性文件,全省上下基本形成了一套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发展的法规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为散装水泥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2002年10月10日发布的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37号《湖北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对全省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我省散装水泥发展的里程碑。但这个办法时间比较久远,有些过时,越来越不适应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的现实环境,修订《湖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管理办法》(修订案)草案势在必行。今年11月22日,湖北省政府法制办在荆门市就《湖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管理办法》(修订案)草案召开征求意见会,这意味着该办法已进入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阶段,不久将会颁布。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扬帆前行

  在高耗能的水泥业领域,发展散装水泥已成为世界各国治理水泥业高耗能高污染状况的共识。我省是水泥生产大省,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发展水泥的低碳经济路子,促进水泥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散装化、低碳化、集约化、产业化是摆在我们散装水泥工作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发展散装水泥是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重要经济技术措施。我省散装水泥发展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在“十一五”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泥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散装化,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两型社会”建设对发展散装水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保障房建设为散装水泥发展带来新机遇。今年10月9日,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湖北省散装水泥“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湖北散装水泥“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省散装水泥年供应量应达到5000万吨,累计达到2.5亿吨;水泥散装率达到48%,预拌混凝土年供应量达到4500万立方米,新增预拌砂浆生产能力200万吨,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35%。

  5年规划:一段新的征程

  从全国到湖北,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相信,伴随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十二五”时期将是湖北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升级期、散装水泥发展的加速期、节能减排的突破期,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将在荆楚大地形成。
  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5年迎面走来,一幅“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优美画卷已徐徐展开。

  小散罐开启大市场

  我省农村散装水泥网点星罗棋布

  走进大别山南麓、革命老区黄冈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呈现在眼前:在通村公路上,一辆辆拉着小散罐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开到了村里;在农村建房的施工现场,总有一两个上面写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黄色小散罐停放在那里,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散装水泥。
  “目前全市共有农村散装水泥网点61个,每年使用散装水泥10万吨。” 黄冈市散办主任杨小明介绍说:“最初向农村推广散装水泥,谈何容易。首先遇到的是"用散"观念问题。农民认为散装水泥是"落地灰",质量没有保障,还怕缺斤短两。其次是农村路况差,大吨位散装专用车跑不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黄冈市从宣传入手,通过建立一个“推散”典型,树立一个样板工程,让农民兄弟看得见、学得到。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使用散装水泥建房,平均每平方米可节约15元,并且质量有保证,何乐而不为呢?针对农村路况差的问题,他们采用拖拉机拉小散罐,很快解决了“发散”运输工具问题。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建材下乡”政策,又为实现农村“推散”工作又好又快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注入新的市场活力。
  我省是个农业大省,每年农村水泥用量占全省用量30%左右。因此,省散办和各市州散办每年都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投入农村散装水泥网点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发挥示范效应。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水泥散装设施,鼓励他们向周边的农村销售散装水泥,既提高了散装水泥设施的利用率,又方便了农村建房用散装水泥。依托水泥企业,合理布局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网点。引导和协助他们在乡镇设散装水泥销售网点,扩大散装水泥使用面。
  通过实践,我省已逐步探索出荆州松滋模式(农村散装水泥营销机制)、武汉阳逻靠山店模式(农村散装水泥超市机制)、襄阳模式(重点水泥企业与地方散办联手在农村建立散装水泥网点)等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运作模式和机制。初步形成农村推广散装水泥销售供应网络。到2010年底全省共建有农村散装水泥供应使用网点880个,农村网点销售散装水泥490万吨,同比增长26%,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28%。
  小散罐开启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大市场。目前我省小散罐已经发展到数代产品,还研发了适应农村特点、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可移动水泥储存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水泥生产企业,特别是龙头水泥企业的作用,把由水泥厂直接向农村“供散”,作为我省农村“推散”的主导模式,为创新农村“推散”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我省还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推散”的经营模式,规范运作流程,扶持和引导水泥企业、水泥经销商在农村“推散”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去年,我省农村推广散装水泥为农民节约开支1亿元左右。

  “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禁现”“推散”相得益彰

  日前,在武昌洪山广场的一个建筑工地,一辆预拌混凝土运输车,全封闭地将一车搅拌好的混凝土运到工地,并通过封闭长管,将混凝土卸载在建筑中,其过程并无粉尘飞扬。
  现场一位老工人告诉笔者:“以前用袋装水泥,现场搅拌,不仅噪音大,而且粉尘多,一天工作下来,整个人就变成了灰头灰脸的"泥人"。现在改用散装水泥,在专业场站搅拌,施工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从2003年12月31日起,武汉市就按照国家规定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目前,中心城区建筑工程100%使用预拌混凝土,远城区达95%,市政工程达96%。”武汉市商混站副站长江进发介绍,袋装水泥从生产企业到使用单位,需要经过多次运、卸、搬、垛的过程,粉尘飞扬;而散装水泥采用的是密封运输,操作机械化,不仅改善了劳动条件、净化了环境,还保障了工人的身体健康。
  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是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途径。从单一散装水泥管理为主向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转变,目前在我省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为了大力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做好城市“禁现”工作,我省各级散办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督察监管等工作,建立起了各环节促进,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推广应用机制,确保了混凝土禁现工作顺利实施。目前,全省16个市、州、直管市和74%的县(市)中心城区实行了“禁现”。武汉、黄石、黄冈、荆门、孝感、随州、鄂州、天门、潜江、仙桃等市实现了县区“禁现”全覆盖。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300余座,商品混凝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200万立方米。
  稳步推进预拌砂浆工作,为城市“禁现”,环境保护增添了发展后劲。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各级散办积极启动砂浆禁现工作。一是协助制定政策文件,为禁止砂浆现场搅拌提供政策保证。黄石市、荆州市已出台了预拌砂浆管理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武汉、襄阳、十堰、荆门等市出台了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政府部门文件。二是积极抓好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全省各地广泛宣传,召开现场会、采取以会代训,发放宣传材料,发布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信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考察培训,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三是按照“积极推进、分步实施、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砂浆禁现工作思路,各地搞好干混砂浆企业发展的规划和布局。到2010年底全省有6家干混砂浆企业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全省实际供应干混砂浆6万吨,供应湿拌砂浆7万吨。
  本月底,我省最大的干混砂浆基地武汉中都干混砂浆有限公司在鄂州开工,该基地总投资1.1亿元,一期设计生产能力可达50万吨,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塔楼式设计,全自动化DAP系统操作,主要设备从德国进口。该公司董事长游书升说:“我们的产品除了供应大型建筑工地,服务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外,还将打进家居市场,采用5公斤、10公斤的小包装,让做家装的客户用起来方便、舒心,从超市买一袋回家,掺和一些水,就能贴瓷砖、抹灰,从而改变人们头脑中传统的建材消费观念。”
  在目前这个钢筋水泥建筑世界中,水泥作为建筑材料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承担着先行和基础的使命。而水泥的“预拌”使用,却承担着建筑施工从高碳建筑到低碳建筑的神圣使命。它是从使用环节入手,通过发展散装水泥和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来推动建筑向低碳节能转换,把人们带进低碳建筑时代,这不仅是现代文明生产和低碳建筑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